历经4 年多的锤炼,中德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一期项目已经形成1 万吨铝镁合金压铸件的产销规模,并与北汽、富士康、小米、纳恩博等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然而中德集团公司并未就此止步,今年4 月份,该公司启动中德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通航配套)二期项目,向新兴产业市场全面发力,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再添“新翼”,掀开企业发展新篇。
好环境培植“创新苗”
站在中德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通航配套)二期项目施工现场,放眼望去,一派如火如荼繁忙景象。该项目负责人感慨道:“营商环境优越,给我们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这个项目能如此快速地推进, 得益于政府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多部门协调配合,提供精准优质的服务,大大节约了审批时间,让我们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施工,在短短2 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做好厂房独立基础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项目主体完工?!?/span>
去年以来,长治市围绕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优化审批流程,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简政放权,积极推进“放管服效”改革,一系列举措有效优化了经济发展软环境。政府开辟软环境“沃土”,为企业发展迎来发展契机。
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德集团公司与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共同建设产学研基地,在制造技术、新能源材料等方面展开交流合作,聚焦新材料领域成果转化。与北汽股份进一步加强“中德- 北汽汽车轻量化联合研发中心”建设,在铝镁合金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吸引了众多高科技合作者。
当前,新的研发联盟体系已初步构建完成,一家以中德为核心,遍布全国各地的研发机构积蓄更大的力量。中德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辟产学研融合发展“沃土”,构建研发联盟体系,培植出一批像中德铝镁合金通用航空配套二期项目的“创新苗”,为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
“智+质”双驱动马力足
从研发新型铝材断面结构,熟练掌握仿木纹铝材、3D 木纹铝材、隔断、幕墙等技术,到实现铝镁合金、高压高精密压铸等技术突破,填补了山西省汽车轻量化领域研究空白,“智+质”正成为中德集团公司这些年创新发展的持续原动力。
说它“智”,是因为轻量化铝镁合金通航配套产品都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和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制造,产品本身就凝聚了高精尖技术。该项目采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实现从设计到成品全流程信息化支持,用积累的大数据资料进行工艺的不断改进提升?!拔颐谴蟮ㄍ黄魄崃炕撩竞辖鸸ひ?,让原来10 公斤的PEU 壳体,‘减重瘦身’到7 公斤?!备孟钅扛涸鹑讼殖〕浦?,拿出他们的新品的与原来产品进行比较。他告诉记者,产品减重1/3 “智”的“秘密装备”是他们团队研发的高真空模具,运用特殊的产品成型工艺,让孔隙率大大降低。同时,为了确保产品完美无瑕,彰显高品质特性,研发工作人员对产品的各种性能更是“吹毛求疵”地反复验证。
企业产品的高质量背后是有一套严格的高标准数据支撑。在轻量化压铸车间,记者看见机械手臂正从原料熔化桶里盛出一勺子,放入模具通道箱里,不一会儿一件压铸成品出箱。车间主任陈国斌介绍说:“一套轻量化轮毂生产要经过压铸、数车、试漏、喷涂等多道工序,其中数车是把握产品精度,试漏是产品气密性检测。为确保产品高质量,每道工序每隔两小时检测一次,对产品气密性实行全检测?!?/span>
巧借力 发展赢先机
今年年初,长治国家高新区与华民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成功签署“长治航空产业园”项目战略合作协议,长治市通用航空产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中德集团公司通过借力新能源汽车,发挥铝镁合金新材料研发加工制造技术优势,建设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通航配套)二期项目,全面参与长治通用航空产业的规划,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生产支持。
整个项目建设标准高、涵盖项目广,包括铝镁合金新材料的研发、生产、检测、仓储等全部功能,将成为全省领先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设有铝镁合金压铸车间、机加车间、光整车间、表面处理车间、试验检测中心、研发技术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等。其中,铝镁合金压铸车间规划建设国内一流铝镁合金压铸机27 条,机加车间规划建设全数字化控制的数控机床50 台,光整车间和表面处理车间规划建设全自动绿色环保生产线,试验检测中心规划建设能够满足汽车组装厂家所有测试要求的省级试验检测中心。
这是全面提升汽车产业链水平的重要内容,对推动长治市产业升级,实现工业新型化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全部投产后,中德集团公司将具备年产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变速箱壳体40 万套,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控类、用箱体类零件120 万套,智能交通工具用镁合金轮毂类产品100 万套的生产产能。其中30% 的产能同步配套满足通用航空铝镁合金产品的设计加工制造需求,实现年产值10 亿元,利税1.4 亿元,安排就业1500 人。